天体简介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太阳系第五大卫星,直径约3,474公里(约为地球的1/4)。其形成最被广泛接受的假说是“大碰撞说”——约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忒伊亚”撞击原始地球,抛射出的物质凝聚形成月球。
月球不发光,仅反射太阳光,其视星等随相位变化:满月时可达-12.9等(比木星亮200倍),而新月时不可见。由于轨道倾斜(约5°),月球每月穿越不同的黄道星座,赤经赤纬快速变化,每日移动约13°。其角直径因椭圆轨道而变化,近地点时比远地点大14%,形成所谓的“超级月亮”现象。
月球的最佳观测时间在上弦月或下弦月,此时阳光斜射月表,撞击坑(如第谷坑)和月海(如静海)的阴影对比强烈。小型望远镜即可分辨环形山和山脉,而肉眼可见的月海实为远古火山熔岩平原。月球潮汐锁定地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近侧”),但天平动现象允许观测到约59%的月表。
作为人类唯一登陆的地外天体,月球仍是深空探测的关键跳板。其无大气、低重力和丰富氦-3资源,使其成为未来月球基地的理想选址,而对其地质的研究亦有助于理解早期太阳系的撞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