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简介
天王星:太阳系的倾斜之谜
天王星是太阳系第七颗行星,由威廉·赫歇尔于1781年发现,是首颗通过望远镜发现的行星。它属于冰巨星(Ice Giant),主要成分为水、氨和甲烷冰,大气层含氢、氦及甲烷(甲烷吸收红光,使其呈蓝绿色)。
独特自转轴:天王星的自转轴倾斜约98°,几乎“躺平”绕太阳公转,导致极区交替经历长达42年的极昼或极夜。这种极端倾斜可能是远古与地球质量级天体碰撞的结果。
观测挑战:尽管视星等+5.7,接近肉眼极限,但因其角直径极小(约3.7角秒),需至少口径15cm的望远镜才能看到淡蓝色圆面。冲日时(位于白羊座或金牛座),亮度达峰值,但即使在高倍率下也无明显云带细节。
探索历程:仅有旅行者2号在1986年飞掠探测,发现其暗淡环系、10余颗卫星及怪异磁场。近年詹姆斯·韦伯望远镜(JWST)揭示了其动态大气层中的风暴与极冠。
科学意义:天王星的极端特性挑战了行星形成理论,研究它有助于理解太阳系早期演化及系外冰巨星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