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186f

开普勒-186f

类型:系外行星(类地行星,位于宜居带) 星座:天鹅座 (Cygnus) 距离: 约492光年(地球)
赤经: 19h 54m 36.65s
赤纬: +43° 57′ 18.1″
视星等: 无法直接观测(母星Kepler-186视星等约14.6)
大小: 约1.17倍地球半径(角直径极小,需间接探测)
最佳观测时间: 北半球夏季(天鹅座高悬夜空)

天体简介

开普勒-186f是人类在2014年发现的首颗位于恒星宜居带内且接近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由NASA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通过凌星法探测。其母星Kepler-186是一颗M1型红矮星,质量与光度仅为太阳的一半,因此宜居带更近(行星公转周期130天)。 这颗行星的发现意义重大:它暗示了红矮星周围可能存在适宜液态水的环境。尽管其实际大气成分未知,但模型推测若存在足够温室气体(如CO₂),表面温度或支持液态水。不过,红矮星的活跃耀斑可能威胁大气稳定性,引发对生命适居性的争议。 开普勒-186f的探测技术展现了系外行星研究的突破——从巨型气态行星到类地目标的跨越。它激励了后续任务(如TESS、JWST),进一步探索宜居行星的大气特征。尽管492光年的距离使直接观测遥不可及,它仍为地外生命搜索提供了关键方向,并提醒我们:宇宙中或许存在更多“淡蓝点”。

相关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