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简介
Kepler-10b 是NASA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2011年确认的首颗岩石系外行星,其极端高温和超高密度为研究类地行星的演化提供了关键样本。
关键特性
极端物理环境
公转周期仅20小时,轨道半径0.017 AU(水星轨道的1/20)
昼侧温度1833°C(足以熔化铁镍)
潮汐锁定导致永久熔岩海昼面与固态岩石夜面
行星结构突破
密度8.8 g/cm³(超越地球密度),暗示:
铁核占比超60%(类水星结构)
或存在超高压矿物相(如后钙钛矿)
表面重力达地球的2.3倍
探测里程碑
首个通过星震学精确测定母星年龄(108亿年)的行星系统
开普勒望远镜首次实现<3%的半径测量误差
科学意义
Kepler-10b的价值在于:
类地行星基准:确立超级地球的质量-半径关系标准
行星形成约束:其金属丰度挑战核心吸积模型
技术验证平台:证明凌星法可探测岩石行星
未解之谜
是否存在残余大气(硅酸盐蒸气)
超高密度内核的形成机制
夜面是否保留挥发性物质
这颗608光年外的"铁球世界",作为人类确认的首个系外岩石行星,至今仍是理解行星极端演化的经典案例。其发现标志着系外行星研究从气态巨行星向类地行星的重要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