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简介
火卫二是火星两颗卫星中较远且较小的一颗,与火卫一同时于1877年被发现。这颗形似太空马铃薯的天体,以其独特的轨道特性和表面特征,成为理解火星系统演化的关键。
关键特性
稳定而遥远的轨道
轨道半径23,458 km(约为火卫一的2.5倍)
公转周期30.3小时,接近火星自转周期(24.6小时)
轨道缓慢外移(每年增加2.4 cm),与火卫一形成鲜明对比
平滑却神秘的表面
表面布满细碎风化层,陨石坑较浅
最大陨石坑"伏尔泰"直径仅1.9 km
缺乏火卫一的平行沟槽结构
组成之谜
光谱特征类似C型或D型小行星
密度1.47 g/cm³,可能是多孔结构或含冰
表面反照率极低(0.07),比火卫一更暗
科学意义
火卫二的特殊性在于:
轨道稳定器:其轨道演化模型帮助校准火星内部结构
双卫星系统对比:与火卫一形成鲜明动力学对照
捕获理论关键:成分支持火星卫星可能源自小行星带
未解之谜
表面异常平滑的成因
是否含有水冰或其他挥发物
与火卫一是否同源
这颗直径仅相当于曼哈顿岛长度的卫星,在2024年"火卫二勘测者"任务获批后,即将迎来首个专属探测器。作为太阳系最迷你的规则卫星之一,火卫二或许保存着揭示火星系统起源的最原始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