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天问二号”探测器在前往近地小行星收集样本的途中,捕捉到了引人注目的地球图像。
“天问二号”于5月28日从西昌发射,由长征3B火箭运载,正在前往神秘小行星的途中。但在出发后不久,这艘宇宙飞船就利用这次机会测试了它的相机。
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于7月1日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包括地球和月球的图像。地球的图像是由“天问二号”的窄视场导航传感器在5月30日距离地球59万公里(36.7万英里)处拍摄的。几小时后,同一仪器从类似的距离拍摄了月球的照片。这张地球照片是由中国“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传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拍摄的,当时该航天器距离地球约36.7万英里(59万公里)。
CNSA官员表示,在发布该更新时,“天问二号”已经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了33天。该探测器距离地球超过1200万公里(746万英里),运行状况良好。此前,“天问二号”使用工程相机返回了其两个圆形太阳能电池板之一的图像,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天问二号”是中国首次小行星任务。它的目标是从Kamo'oalewa(地球已知的七颗小行星之一)收集样本,预计将于2026年7月左右到达这颗岩石天体。然后,它将研究这颗小行星,以确定可能的着陆点,然后收集样本并返回地球,于2027年末将其宝贵的有效载荷送回返回舱。对样本的分析可以揭示我们太阳系的早期历史。这张月球全彩色照片是由中国“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传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拍摄的,当时该航天器距离地球约36.7万英里(59万公里)。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LESEC)副主任韩思远在接受中国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这颗小行星] 极有可能蕴藏着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始信息,这对于我们理解早期太阳系的物质组成,包括它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311P/PANSTARRS,将于2035年左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