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罕见双星系统,一颗恒星在另一颗恒星内部运行

天文学家可能发现了一种罕见类型的双星系统,其中一颗恒星曾经在其伴星内部运行。

在新的研究中,天文学家调查了一颗名为 PSR J1928+1815 的脉冲星,该脉冲星位于距离地球约 455 光年的地方。 脉冲星是一种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在灾难性爆炸(称为超新星)中死亡后的残骸。恒星残骸的引力足以将质子和电子压碎在一起形成中子,这意味着中子星主要由中子构成。 这使得它非常(非常)密集。

研究人员估计,这颗特殊的脉冲星诞生于一颗质量超过太阳八倍的热蓝色恒星。

利用位于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天文学家发现 PSR J1928+1815 有一个伴星,这是一颗质量约为太阳 1 到 1.6 倍的氦星。 这颗恒星已经失去了大部分或全部外层氢,只留下一个主要由氦组成的核。

这对恒星目前的距离只有大约 700,000 英里(112 万公里),或者大约是到太阳的距离的 50 倍,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部主任韩金岚告诉 Space.com。 它们绕彼此运行一周只需 3.6 小时。

PSR J1928+1815 是一颗毫秒脉冲星,这意味着它旋转得非常快,每秒旋转近 100 次。 毫秒脉冲星通常在吞噬附近的伴星时达到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涌入的物质使它们旋转得越来越快。

先前的研究表明,当毫秒脉冲星吞噬其伴星时,这些双星系统可能会经历一个“共同包层”阶段,在这个阶段,脉冲星在其伴星的外层内运行。 然而,科学家们从未探测到如此奇异的双星——也许直到现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