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看到的“小红点”实际上是难以捉摸的“黑洞恒星”吗?

新研究表明,在早期宇宙中看到的“小红点”实际上可能是一类新的宇宙天体:黑洞星。如果这一理论正确,它可以解释黑洞如何在宇宙诞生还不到10亿年之前就增长到超大质量的尺寸。

“小红点”是迄今为止由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观测到的最令人好奇的天体之一。天文学家推测它们是早期星系,存在于大爆炸发生后7亿年之前,与在本地和“现代”的138亿年历史的宇宙中所看到的一切都不同。

如果它们是星系,这些小红点对于在大爆炸后不久就存在的星系来说,它们出乎意料地成熟和发育良好,其中充满了老化和寒冷的红星。 事实上,这个概念让科学家们感到非常困惑,一些人将小红点称为“宇宙破坏者”,因为它们挑战了我们对星系形成和宇宙演化的认知。 然而,这项新研究可以通过为小红点提供新的身份和一类全新的宇宙天体,从而为我们破碎的理论提供一些强力胶。

对小红点的分析表明,研究人员认为,小红点可能不是古老、发育良好的星系,而是由致密而热的气体组成的巨大球体,看起来像恒星的大气层。 然而,这些天体的动力不是像恒星那样由核聚变提供动力,而是贪婪地吞噬周围的物质并释放能量。

“基本上,我们观察了足够多的红点,直到我们看到一个红点拥有如此多的物质大气,无法解释为我们所期望的来自星系的典型恒星,”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员Joel Leja说。“这确实是一个优雅的答案,因为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充满许多独立的冷恒星的微小星系,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巨大的、非常冷的恒星。”

JWST发现的一些“小红点”星系,它们实际上是黑洞星吗?(图片来源:NASA, ESA, CSA, STScI, Dale Kocevski (Colby College))

该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小红点看起来比星系形成模型所暗示的质量更大、亮度更高。

“如果这种解释成立,这意味着恒星是通过从未观察到的非凡过程形成的。”

相关文章